洛阳首家数字化康复医疗服务平台
Hospital  Introduction
医院动态
警惕!看似普通的四个表现,可能是心衰预警!别再当亚健康!
来源: | 作者:洛阳新中和康复医院 | 发布时间: 2025-08-25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心脏,

作为人体永不停歇的“动力泵”,

时刻为全身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

但当心脏功能衰退、

心力衰竭悄然发生时,

身体会提前发送一系列“求救信号”。

学会识别这些信号,

是守护心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日常活动中的疲惫乏力

典型表现

日常活动耐力骤降,爬楼梯、短距离步行后极度疲惫,仿佛身体被重物束缚。

背后原因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医学解释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肌肉缺乏能量支撑,导致乏力感持续加重。

特别提醒

这种疲惫与普通劳累不同,休息后难以缓解,且会随时间逐渐恶化。
二、呼吸异常
早期症状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呼吸急促、气喘,休息后可缓解。

加重表现

病情进展后,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睡眠中突然憋醒,胸口有压迫感,坐起后才能逐渐缓解。

医学解释

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同时膈肌上抬限制肺部扩张,双重作用导致呼吸受限。

三、身体低垂部位的水肿
典型部位

水肿首先出现在双脚、脚踝等低垂部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尤为明显。
关键特征

用手指按压水肿处会留下凹陷,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医学上称为 “凹陷性水肿”。
发展趋势

若未及时干预,水肿会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
排查要点

排除久坐、外伤等因素后,不明原因的下肢水肿需优先警惕心衰可能。

信号
04
图片
四、心跳异常
常见表现

自觉心跳异常,可能出现心跳过快(如 “小鹿乱撞”)、心律不规则(如停顿、漏跳)等症状。

代偿机制

心脏功能衰退时,会通过加快心率或改变节律来维持泵血,属于 “被动代偿”。

潜在风险

长期心跳异常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增加心脏骤停风险。

揪出心衰“元凶” 科学预防是关键

主要致病因素

基础疾病
高血压(长期增加心脏泵血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劳损)、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受损)、
心肌病(直接破坏心肌结构与功能)。
不良习惯
长期大量饮酒、
过度肥胖、
糖尿病控制不佳等,
会显著升高心衰发病风险。
核心预防措施

控好基础病:高血压患者坚持低盐饮食、规律服降压药;冠心病患者遵医嘱用药,必要时接受介入或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预防心肌损伤。
养成健康习惯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戒烟限酒。
定期监测预警每年进行心脏相关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心脏功能异常。

身体发出的这些 “心衰信号”,是心脏功能衰退的早期预警。一旦出现类似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关注身体细节,重视异常信号,才能为心脏健康筑牢防线。